618年中大促即將來臨 多平臺取消預售制意欲何為?
距離一年一度的年中大促---“618”還有一個多月,各大電商平臺已經躍躍欲試。與往年不同的是,目前已有兩大主流電商平臺宣布取消預售制。
以往的“618”大促,各大平臺通常會在5月底進行預售,消費者需要先支付定金,一段時間后支付尾款。其間,平臺會發放大量優惠券,吸引消費者。
預售制的初衷是幫助商家降低經營風險和倉儲成本,通過預售的方式提前鎖定消費需求,合理安排生產和物流。然而,在實際操作中卻被一些商家“玩壞”了——利用預售制度將風險和成本轉嫁給消費者,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出現,包括但不限于“尾款”漲價不誠信、預售商品不保價、承諾贈品不兌現、承諾時間不發貨、“最低價”宣傳不屬實等等情況。
取消預售制是電商平臺對消費者的一種積極回應。取消預售制不僅能夠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,還能夠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和滿意度,也有助于電商平臺優化供應鏈管理,提高物流效率,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。
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,截至目前,我國擁有電商相關企業超2200萬家,其中,2024年1-4月新增注冊企業282.5萬余家,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4.8%;
從地域分布來看,廣東、海南以及福建三地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,分別擁有327.2萬余家、212.5萬余家以及200.5萬余家。
從成立時間來看,52.7%的相關企業成立于1-5年內,成立于1年以內的相關企業占比37%。
另外,大促來臨,一定要找“靠譜”的商家,天眼風險信息顯示,0.80%的電商相關企業有過法律訴訟,1.51%的相關企業有過經營異常,0.34%的相關企業有過行政處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