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OS17.3 推出被盜設備保護功能 將為iPhone用戶提供更強的安全保障
蘋果公司近日推出了一項新的 iPhone 功能,名為“被盜設備保護”,旨在防止竊賊利用被盜手機和密碼進行惡意操作。這項功能是根據《華爾街日報》記者喬安娜·斯特恩今年早些時候的一篇報道而設計的,目前已經包含在 iOS 17.3 的測試版中,供開發者測試和反饋。它通過結合位置、生物識別掃描和時間延遲等因素,讓用戶能夠有效地鎖定被盜設備,并保護自己的數據和隱私。
據鉍讀網了解,被盜設備保護功能針對了一種常見的 iPhone 盜竊手法,即竊賊在公共場所觀察用戶輸入密碼,然后迅速搶走手機并逃跑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用戶沒有及時采取措施,竊賊就可以利用密碼重置用戶的 Apple ID 密碼、關閉“查找我的”功能、添加恢復密鑰并將手機恢復出廠設置,以便于轉售或使用。
舉例來說,如果沒有開啟“被盜設備保護”功能,擁有您密碼的 iPhone 竊賊就可以利用該密碼更改您的 Apple ID 密碼,從而將您永久地鎖定在設備之外。這樣一來,竊賊就可以輕松地關閉“查找我的”功能,這是擦除設備上原有用戶數據的必要條件。然后,竊賊就可以以完整的使用價值出售該設備,而不是將其作為一個 iCloud 鎖定的無用磚塊低價處理。
但如果開啟了該功能,當用戶遠離家庭或工作場所等熟悉的地點時,手機就會要求進行 Face ID 或 Touch ID 掃描。此外,在更改設備上的 Apple ID 密碼之前,還需要等待一小時的時間延遲。一小時后,在從 iPhone 更改 Apple ID 密碼之前,它仍然會要求進行 Face ID 或 Touch ID 掃描。這樣就大大增加了竊賊的難度和風險,同時也給了用戶足夠的時間來報告 iPhone 被盜,并阻止犯罪分子進一步侵犯自己的權益。
被盜設備保護功能的工作原理類似于蘋果的其他安全設置。添加恢復密鑰或更新帳戶的可信電話號碼也是 iPhone 竊賊鎖定原所有者的常用手段。開啟新功能后,在遠離受信任的位置時,手機會每隔一小時要求進行兩次生物識別掃描。
同理,iCloud 鑰匙串密碼(蘋果的內置密碼管理器)也會需要 Face ID 或 Touch ID 掃描。當“被盜設備保護”開啟時,密碼不再作為失敗的生物識別掃描的備選方案。
據《華爾街日報》報道,蘋果計劃在 iOS 17.3 的正式版中向用戶推薦開啟該功能。由于蘋果今天才發布了該更新的第一個測試版,因此普通用戶可能還需要等待幾周才能體驗到這項新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