違規微短劇 統統下架
《黑蓮花上位手冊》已下架,微短劇的造富風口還在呼呼的吹。
整治力度加大 “黑蓮花”們下架
因渲染極端復仇、以暴制暴等不良價值觀,混淆是非觀念,破壞平臺良好生態,微短劇《黑蓮花上位手冊》已于昨日在微信、快手、抖音等各短視頻平臺下架。除此之外,快手還下架了違規微短劇10余部,并對發布違規內容的13個賬號予以了相應處罰。相比之下,此輪抖音的整治力度更大。據統計,其近期下架違規微短劇數量已經累計119部,處置違規推廣微短劇的抖音賬號則達1188個之多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番廣電總局對微短劇的整治行動并不似前,除了治理力度較以往更為空前之外,還將把整治周期轉入常態化,從多方面加大管理力度,比如,加快制定《網絡微短劇創作生產與內容審核細則》、研究推動網絡微短劇App和“小程序”納入日常機構管理、建立小程序“黑名單”機制、網絡微短劇推流統計機制、委托中國網絡視聽協會開展網絡微短劇日常監看工作等。而在這一系列行動的背后,也顯示出目前微短劇市場的雜亂與火熱。
增長勢頭驚人 微短劇正值成長期
事實上,微短劇并不算新鮮事物,從網絡劇興起之日它就一直存在,與網絡劇和長視頻相對應,曾被稱作短視頻、短劇、中視頻等,只是此前一直不溫不火,直到2020年底,隨著疫情帶來的多方面影響,徹底激發了這一市場的發展潛力。同年末,國家廣電總局正式在備案系統新增“網絡微短劇”板塊,將其定義為“單集不超過10分鐘的網絡劇”,從而將微短劇正式納入視頻劇集賽道,由此,2020年也被稱為“微短劇元年”。進入2021年以后,這一市場更迎來了空前的繁榮。據快手的公開數據顯示,2021年,該平臺依靠微短劇吸金超過10億元。2021-2022年微短劇上線數量顯著提升。各大長短視頻平臺紛紛入局并不斷加碼,相繼推出分賬扶持計劃,各大制作公司、MCN機構也積極加入這一新賽道。2021年重點網絡微短劇上線數量為58部,到2022年則達到172部。用戶方面,數據顯示,最近半年內超過五成的短視頻用戶看過3分鐘以內的微短劇,19歲以下的用戶收看比例也超五成。被譽為中國網絡視聽行業風向標的《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(2023)》同樣顯示,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.12億,向各類網民群體滲透。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.51億,成為網絡視聽第二大應用,并被業界公認為“視聽新勢力”。
造富新風口 飛得快也要飛得穩
除了“新勢力”稱號,對于那些以惡俗、狗血、毫無邏輯、只求爽點和反轉吸引觀眾眼球的微短劇,行業還為他們起了另一個別稱“數字咸菜”,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僅以十幾萬元的成本、四五十分鐘的劇情,便輕松換取10億+播放量,從而實現成功造富的目標。2022年,微短劇《大媽的世界》火了,網絡評分高達8.1。上線時間比其更早一些的《這個男主有點冷》,雖然槽點頗多、評分不高,卻也賺取了高達10億次的播放量。而僅有三集的《逃出大英博物館》在抖音上的累計播放量也已破3億;快手獨播的《我回到十七歲的理由》累計播放量已近5億。和長劇集不同,微短劇憑借低投入、風險低、船小好調頭、用戶精準定位等優勢,以及窮極洪荒之力對觀眾的討好,不僅讓觀眾欲罷不能,更令其慷慨大度。很多微短劇僅靠觀眾充值看劇,短時間內就可以賺到兩三千萬元。
諸此種種,也讓微短劇成了“一夜暴富”的代名詞。
據鉍讀了解,有人說,今年的最火風口不是直播,而是微短劇。除了老電視人,很多MCN機構也在加速轉型入場圈錢。然而,這一賽道野蠻生長的時期正在結束,隨著廣電總局監管力度的加大,行業準入門檻也將提升,無論對于產業秩序及生態環境的凈化還是觀眾來說,這都將是件好事。正如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崔曉所說的,事實上,網絡微短劇藝術品質的提升與其價值升級有正向關系,一部制作精良、養眼養心的網絡微短劇,無論在增強話題度、聚合粉絲黏性,還是達人變現上都更為有利。誠懇的創作終將在觀眾口碑方面有所回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