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技術“拆解” 小米汽車SU7
12月28日下午,小米汽車SU7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。
雷軍在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分享了小米汽車的目標和愿景。他表示,小米汽車要做好看、好開、舒適、安全的移動智能空間,打造汽車工業新時代的夢想之車。
他重申,小米汽車將從底層核心技術出發,投入十倍的資源和精力,為中國汽車工業全面崛起而奮斗。
這一次小米汽車都帶來了哪些新技術,這些新技術都應用了在什么方面,讓鉍讀帶你用技術“拆解”小米汽車SU7!
整車設計搭配自研大壓鑄技術
小米汽車SU7在外觀設計可以說“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設計”,好看更耐看。整車的視覺黃金比例設計,3倍輪軸比,2倍輪高比,1.36倍寬高比營造出歷久彌新的經典車身比例。
經得起考驗的設計不僅僅在外表,更在其整車設計的堅固穩定和安全。這就得益于其自研的大壓鑄技術。
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,雷軍展示了Xiaomi HyperCasting技術的三大亮點:自研設備、自研材料和自研結構。他說,小米的壓鑄設備是全鏈路自主設計的,達到了 9100 噸的壓力。而小米的壓鑄材料是自研的“泰坦合金”,是國內唯一擁有量產自研合金材料的汽車廠商。
小米的壓鑄結構是創新的“72 合一”一體化壓鑄后地板,采用了三段式防撞設計,號稱相比傳統壓鑄技術“焊接點減少 840 處、車內降噪能力提升 2dB、重量減輕 17%”,壽命 200 萬公里以上,并能夠實現較強的防撞能力。能夠提高車輛的安全性、降噪性和輕量化。
雷軍稱,小米超級大壓鑄技術是工業巨獸,是小米汽車的核心競爭力。
智能座艙搭配澎湃 OS交互系統
內飾方面,小米 SU7提供了銀河灰、暮光紅、曜石黑三款內飾配色,以及環繞式座艙設計,配備 5.35㎡整車玻璃面積,號稱具有“行業領先的天幕及前擋風防曬隔熱保護”。此外,該車提供物理按鍵、經典方向盤、運動風座椅,還有動感氛圍燈和杜比音響系統。
在智能座艙方面,小米SU7采用高通驍龍 8295 芯片和澎湃 OS 技術的先進的交互系統,它由五個屏幕組成,分別是16.1英寸的中控生態屏、7.1英寸的翻轉式儀表屏、56英寸的HUD和兩個后排拓展屏。這些屏幕可以實現多種功能,如3D數字化車模、柔性多任務卡片布局、快捷菜單、妙享桌面、手機車機互連等,讓用戶享受到與小米生態和蘋果生態無縫對接的便捷體驗。
中控生態屏具有3K分辨率、16:10比例、91.7%屏占比、1024級動態調光等優點,啟動速度快,升級速度快,還可以支持外接設備。HUD具有10度x3.6度超寬視角、1500:1對比度、13000尼特虛像亮度等特點,可以清晰地顯示導航、車速等信息。翻轉式儀表屏可以展示駕駛必要信息,每次啟動都會翻轉一次,增加儀式感。后排拓展屏可以兼容小米Pad和蘋果iPad等平板設備,最大承受20公斤,安裝后可以與車機聯動,讓后排乘客也能享受智能座艙的樂趣。
智能駕駛搭配自研 AI 技術
雷軍宣布小米汽車將在 2024 年進入智能駕駛行業第一陣營,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。小米汽車將支持高速領航、城市領航、代客泊車三大功能,這些功能都是基于小米自研的 AI 技術實現的。小米汽車在智駕方面雖然起步較晚,但是通過加大投入和調動資源,已經擁有了 3000 名 AI 工程師,并且自主研發了 AD 三件套,包括 BEV、Transformer、OCC 占用網絡等。
小米汽車的 AI 技術具有以下特點:變焦 BEV 技術,能夠根據不同場景切換識別模式,提高識別效率和準確性;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,能夠提高對障礙物的識別精確度,同時支持雨雪天氣的智能降噪;無圖方案道路大模型,能夠實時生成道路拓撲,生成高精度的地圖,實現路口識別,障礙物自動繞行等功能。
雷軍表示,小米汽車的智能駕駛能力可以應對復雜路況,駕駛員全程 0 接管。小米城區領航輔助 NOA 將在24年年底實現 100 城覆蓋支持。此外,小米汽車還展示了代客泊車能力,能夠自動過閘、禮讓行人、泊入車位及智能召喚等,甚至還可以應對非常窄的機械庫位泊車場景。這些都是基于小米端到端的感知決策大模型,感知決策算法二合一,大模型實時觀察,動態調整。
雷軍表示,小米汽車具備感知 + 決策二合一的模型,例如傳統模型精度遇到 0.1m 的情況就會判斷無法停泊,而小米的端到端模型可以感知和決策同步完成,從而將 200cm 的車停進 210cm 車位。
極致駕控搭配自研電機
小米SU7 生而速度,搭載了小米聯合研發的HyperEngine V6/V6s超級電機,轉速達21000rpm,超越全球最強量產電機,具備行業頂級的超強性能表現。小米SU7 Max版采用雙電機全輪驅動,峰值扭矩達838N·m,足以匹敵4.0L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跑車性能,總功率高達495kW,最高車速可達265km/h,0-200km/h加速僅10.67秒,零百加速快至 2.78 秒(減去起步時間),一腳踏入超跑俱樂部陣營。
在技術上,小米超級電機 V6 的最大功率達到了 299PS / 220kW,最大扭矩為 400N・m,可以在 400V 的電壓下工作。小米超級電機 V6s 的最大功率更是高達 374PS / 275kW,最大扭矩為 500N・m,可以在 800V 的電壓下工作。這兩款電機的功率相當于傳統的 V6 發動機,因此得名。
除此之外,雷軍還公布小米超級電機V8s高性能電機,它的轉速達到了驚人的27200rpm,遠超同行業的水平。這款電機采用了960MPa的特種硅鋼片,提高了電機的強度和耐久性。同時,它還采用了雙向全油冷散熱技術,有效降低了電機的溫度,提升了效率。小米超級電機V8s擁有578PS的最大馬力、425kW的峰值功率、635N・m的峰值扭矩、98.11%的最高效率,電機功率密度可達 10.14kW / kg,是一款性能卓越的電機。
小米超級電機V8s已經申請了155項專利,其中60項已經授權。小米超級電機技術預研團隊正在繼續探索更高水平的科技,他們已經在實驗室中實現了35000rpm的轉速。這項技術使用了碳纖維激光纏繞工藝,能夠提高轉子的強度和穩定性,同時降低成本和重量。雷軍表示,小米超級電機V8s將于2025年上車,為用戶帶來超強動力和極致體驗。
續航安全搭配自研電池技術
小米堅實的底層核心研發技術為小米SU7帶來超強的續航、安全和舒適性能。小米SU7有兩個續航版本,CLTC工況續航里程分別為668km與800km,MAX版采用800V超級快充,充電5分鐘續航即達220km,真正做到性能與效能的最優化。
為了實現如此優異的表現,小米在電池技術做了四方面優化:首先,小米 800V 碳化硅高壓平臺,最高電壓達871V,是真正的800V高壓平臺,而不是500V以上的模糊定義。這意味著小米汽車可以實現更快的充電速度、更低的電阻損耗和更高的能量密度。
其次,小米 CTB 一體化電池技術,全球最高體積效率77.8%,將電池包和地板完美融合,實現了超薄、超輕、超強的結構設計。這款電池采用了寧德時代的高性能電芯,最高電量達到150kWh,CLTC 工況續航超過1200km。
再次,小米電池的安全性也不容小覷。該電池采用了單體短刀電芯,這種電芯使用了氣凝膠隔熱技術,可以隔絕高達1000℃的高溫,有效避免了熱失控的危險。同時,該電芯還配備了泄壓閥,這是行業首創的倒置泄壓閥技術,可以在發生異常時及時釋放壓力,保護電池和車輛。
最后,小米電池還具有高效性。該電池通過了全球最嚴格的熱失效安全標準,同時還采用了電芯倒置技術,將電芯從乘員艙下方移到上方,這樣可以減少乘員艙的溫度,提高舒適性和續航能力。此外,該電池還擁有17層高壓絕緣防護,7.8m² 同級最大的冷卻面積,以及165片氣凝膠隔熱,這些都可以保證電池在各種溫度下都能穩定工作。
小米還推出了高效雙模熱泵空調技術,這是一項挑戰冬季電車之王的技術,也是一項立志做電動車冬季續航之王的技術。該技術利用了三熱源逐級加熱技術,最大的電池加熱功率可以達到18kW,即使在零下20度的環境中也能從冷空氣中吸收熱量。這樣就可以提高熱管理效率,增加低溫續航保持率、空調升溫速度和充電速度。
寫在最后:
雷軍表示,小米汽車是小米的重大跨越,是從手機、AIoT到汽車的跨越,是長期投入、深耕底層核心技術的跨越,是小米現代工業智能制造能力成年禮式的跨越,更是“人車家全生態”完整閉環的關鍵跨越。“小米汽車,就是小米集團新的開始!我相信,終有一天,全球每條路上都有小米汽車馳騁的身影!”